【 駐 國立中央大學 記者 林安琪 報導 】
199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奧雪羅夫(Douglas D. Osheroff)10日在溫世仁基金會的贊助下,於中央大學演講「哥倫比亞太空梭意外與人類宇宙航行之未來」,由物理系教授張元翰協助物理專業的摘要翻譯與講解。身為台灣女婿的他以平易近人的故事講解,讓現場爆滿的高中生、大學生聽的十分入迷。
奧雪羅夫先生(Douglas D. Osheroff)表示當這個案件找上他的時候,夫人還說千萬不要去接,因為她知道這個案子的重大與辛苦,但最終他還是接下來了。哥倫比亞號太空梭(STS Columbia OV-102)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所屬的太空梭之一。在返回地球時2003年2月1日失去聯繫,並且不久後在美國德州上空爆炸解體,太空梭上7名人員全部罹難。
調查委員會有將近600人參與太空梭爆炸的調查工作,是一個人數龐大的調查團。奧雪羅夫先生說其實在出航時,當時工程人員已經有感到些許不對勁,太空梭外側掉了一塊泡棉,打中太空梭左翼前端的強化碳板。因掉落的速度非常迅速,達每秒240公尺,相當於來福槍子彈出口的速度,而當時因為人事與管理階層處理不當,沒有立即處理,導致這個問題爆發。
奧雪羅夫先生說當爆炸的機體4萬多個碎片撿回後,調查委員便開始實驗是否因那一塊一磅重的泡棉導致太空梭解體,經過第八、九、十塊RCC和泡棉撞擊的實驗,模擬碎片撞擊機翼的情形,結果造成了泡棉內部的裂縫。奧雪羅夫先生自行設計一個實驗,檢驗是否大氣壓力會迫使泡棉脫離,結論證明無誤。
其實NASA將「不正常事件正常化」,已不是第一次,因經費不足使得太空梭建造過程倉促,工程人員也因經費問題被要求盡量配合管理階層人員,導致一次次問題。這次奧雪羅夫先生無私分享他參與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事件,讓同學們大開眼界。
原文轉載自【2010-06-10/1111大學網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