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在小學教書,如今在大學奉獻心力的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楊接期所長,跨教育、大氣物理和資訊等多重領域。他說,學術熱情和教學動力來自於「學生」,如何讓學習「悅趣化」,讓學生能主動探索知識,嘉惠廣大學子,一直是他努力不懈的目標。這份專注與執著,最近榮獲「98年度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」之肯定。



跨領域 走不一樣的路 



4aa075e98c4e3.jpg 



農家子弟的楊接期,在風景秀麗的花蓮成長。花蓮師專畢業後,一度在國小教書兩年,但對知識的追求始終懷抱著熱忱,最後賠了三年的錢,揮別了師範體系,堅持走不一樣的路。他透過插大,進入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就讀。畢業後因對電腦科學有興趣,因緣際會下,得知日本交流協會提供豐厚獎學金鼓勵赴日進修,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,順利申請到日本一流的東京工業大學。



東工大純正的學術氛圍、亦師亦友的師徒關係,對楊接期的研究養成有很深刻的影響。他說,當年煞費苦心完成的論文報告,好不容易提早一周交出,心想大石已落定 ;沒想到,指導老師赤堀教授卻不以為然,鼓勵他應把握最後良機,力臻完善。楊接期最後與時間賽跑,算準了日本24小時郵局的截止時間,果真「拼到最後一刻」。日本專注完美,近乎苛求的治學精神,培養了他凡事要儘量做到最好的自我要求。



日本人的守時觀念,也讓楊接期難忘。他說 ,印象中時間的鐘擺永遠不等人,實驗室再忙再累,永遠要記得午夜最後一班電車的時間,否則會回不了家;沒想到,常常一忙起來又錯過,只好熬夜,改搭破曉首班四點多的列車。赴日六年的求學歲月,讓他格外珍惜時間的規劃和掌握。



學生 最大的動力來源



楊接期跨領域的研究背景,讓他在網學所的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展。不但受到陳德懷教授延攬回國;更積極與校內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同仁展開跨領域的合作;並延續前所長陳德懷教授的作風,積極與國際接軌,並鼓勵學生要有國際觀。



楊接期的研究對象從小學生到成人,包含教室內與教室外學習。研究方向包括數位語言學習、無線行動技術在自然科探究式學習、數位遊戲式學習、網路學習環境、自然語言處理等。以先進科技來支援學習,包含設計、系統開發及評估實驗等不同面向,並應用在語言學習及自然科學學習等學科領域上,卓然有成。



他認為,學習的旨趣在於「悅趣化」,透過開發能提升學習動機的學習環境或學習輔具,讓學生能樂在學習,享受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,並培養自己動手做的習慣,內化為真正有效的學習。



鑽研數位學習科技不餘遺力的楊接期,不忘當年教學的初衷。他認為,教學的熱情最重要,花蓮縣瑞穗國中的黃丁煌老師一直令他難忘,台灣偏遠的角落,能獲得一位剛畢業的老師細心澆灌,令人感動,一如師專剛畢業的他,全部的熱情都投注在小學生身上。有了教學熱情,如有學習科技相佐,可望如虎添翼,更加事半功倍,而「學生」正是他研究與教學最大的動力來源。 







參考資料:

【2009-9-2/中央大學/跨領域的教育養成 楊接期教授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】:
http://www.ncu.edu.tw/news/?cat=1&id=1069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m65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